休假制度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進入到「假別設定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制度假別、一般假別,也可以停用或啟用假別。
預設假別
目前預設是台灣地區勞基法與性平法規定的休假假別,包含特休、補休、事假、普通傷病假、喪假、婚假、謀職假、家庭照顧假、公假、公傷病假、傷病留職停薪、陪產假、育嬰留職停薪等。
未來會開放管理者自行匯入當地政府的國定假別。
假別
在刷點中,管理者有 2 種假別可供設定,分別為一般假別以及制度假別:
-
一般假別:是指員工依規定可以直接提出申請的假別,屬於日常最常見的請假類型,例如:事假、病假、喪假、生理假…等。
-
制度假別:是公司依照法律或制度規劃給予員工的假別,主要以「時數」為單位。例如:特休假、補休。這些假別通常是員工透過工作累積(如工齡或加班時數)所獲得,再由公司依制度提供,並非員工可以隨時自行增加。
一般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一般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一般假別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別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一般假別,也可以編輯一般假別。
新增一般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一般假別 > 新增一般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一般假別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別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新增一般假別。
管理員可以輸入要自訂的一般假別名稱,設定提醒時數、限制時數、工資、工資倍數,以及是否顯示至打卡首頁,設定完畢後點擊完成即可新增一般假別。
一般假別使用情境
- 颱風假 - 當發布颱風警報或確定會影響營運區域時,為確保員工人身安全並減少通勤風險,員工可依公司或當地政府公告放假。此舉在颱風或其他重大天氣災害來襲時保護員工安全,並提供必要的休假彈性。
- 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假 - 為各該原住民族勞工之法定休假日,依內政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4條規定,放假1日。具有原住民身分者,可以從自己、或父母、或配偶之族群別的歲時祭儀期間,選一天放假,1 年只能放 1 次。非原住民身分之配偶依現行法規尚無法放歲時祭儀假。持原住民民族別證明文件(例如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)向雇主提出。
停用一般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一般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一般假別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別」頁面。
管理員可以點擊想要停用的一般假別,接著點擊右上角的停用即可停用該假別。
新增制度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制度假別 > 新增制度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制度假別」,即可到「制度假別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新增制度假別。
管理員可以輸入要自訂的制度假別名稱,以及是否顯示至打卡首頁,設定完畢後點擊完成即可新增制度假別。
制度假別使用情境
- 生日假 - 員工生日當天或當月可享有的特別假期,讓員工能在這個重要日子放鬆或與親友共享時光。
- 家庭日假 - 鼓勵員工與家人共度時光,通常一年一次,可安排親子活動或家庭聚會,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
- 學習進修假 - 支持員工參加培訓、進修課程或職業資格考試的假期,鼓勵持續學習與專業成長。
- 志工服務假 - 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活動,支持社會公益。公司通常提供一天或數天的志工假,讓員工能投入所關注的公益專案。
- 身心健康假 - 提供員工一段時間用於身心健康調整,例如心理健康日或休養日,讓員工得以重整步伐、維持穩定的工作效能。
- 長期服務假 - 為服務滿一定年資的員工提供的額外假期,例如五年或十年服務獎勵,可讓員工有更充裕的時間休息或旅行。
- 結婚週年紀念假 - 為已婚員工在結婚週年紀念日提供的假期,讓員工能與配偶慶祝並增進婚姻生活品質。
- 家庭照護假 - 為需要照顧家庭成員(如年邁父母或幼兒)的員工提供的假期,協助員工減輕照顧壓力。
- 公司慶祝假 - 在公司紀念日或年度重要活動時提供的假期,讓員工一起參與並慶祝公司成果。
新增制度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制度假別 > 新增制度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制度假別」,即可到「制度假別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新增制度假別。
管理員可以輸入要自訂的制度假別名稱,以及是否顯示至打卡首頁,設定完畢後點擊完成即可新增制度假別。
停用制度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制度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制度假別」,即可到「制度假別」頁面。
管理員可以點擊想要停用的制度假別,接著點擊右上角的停用即可停用該假別。
請注意,若要停用制度性假別,建議先確認所有人員是否有未使用的假。
已停用的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已停用的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已停用的假別」,即可到「已停用的假別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已停用的假別,也可以重新啟用假別。
假別設定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進入到「假別設定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制度假別、一般假別,也可以停用或啟用假別。
已停用的假別
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已停用的假別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,最後再點擊「已停用的假別」,即可到「已停用的假別」頁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已停用的假別,也可以重新啟用假別。
休假歸零
每年 1 月 1 日後,系統會自動將其所隸屬組織內所有使用者(員工)的休假統計值歸零並重新計算。此功能可協助企業快速重置前一年度的休假紀錄,並從新年度開始累計,節省管理人員處理大量資料與調整休假紀錄的時間與人力。
常見問題與解答
Q1:假別可以修改嗎?
A: 可以的。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休假制度」,進入到「休假制度」頁面。管理者可自訂屬於組織或當地政府的特別假別。
Q2:可以新增假別嗎?
A: 可以的。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頁」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休假制度」,進入到「休假制度」頁面。管理者可新增屬於組織或當地政府的特別假別。
Q3:在哪裡可以找到系統的休假制度設定?
A: 您可以透過「管理模式」的首頁,點擊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休假制度」來進入相關頁面。
Q4:系統預設的假別有哪些?
A: 目前系統預設的假別是根據台灣地區的勞基法與性平法規定的,包括特休、補休、事假、普通傷病假、喪假、婚假、謀職假、家庭照顧假、公假、公傷病假、傷病留職停薪、陪產假、育嬰留職停薪等。未來會開放管理者自行匯入當地的國定假別。
Q5:除了預設假別外,管理者可以自訂假別嗎?
A: 是的,管理者可以在「休假制度」頁面中新增或自訂屬於組織或當地政府的特別假別。
Q6:自訂假別有哪些常見的使用情境?
A: 常見的自訂假別使用情境非常多元,例如:颱風假、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假、生日假、家庭日假、學習進修假、志工服務假、身心健康假、長期服務假、結婚假、家庭照護假、公司慶祝假,甚至還有無薪假。
Q7:「休假歸零」功能是什麼?它會在什麼時候執行?
A: 「休假歸零」功能是指每年 1 月 1 日後,系統會自動將組織內所有使用者的休假統計值歸零並重新計算。此功能旨在協助企業快速重置前一年度的休假紀錄,並從新年度開始累積,以節省管理人員處理大量資料和調整休假紀錄的時間與人力。
Q8:管理者如何進入「假別設定」頁面?在此頁面可以執行哪些操作?
A: 管理者可以從「首頁」點擊「管理模式」下的「休假」,然後選擇「假別設定」來進入該頁面。在此頁面中,管理者可以查看制度假別、一般假別,並且可以停用或啟用假別。
Q9:預設的假別有哪些?它們是依據什麼法規設定的?
A: 目前預設的假別是依據台灣地區勞基法與性平法規定的休假假別。這些假別包含特休、補休、事假、普通傷病假、喪假、婚假、謀職假、家庭照顧假、公假、公傷病假、傷病留職停薪、陪產假、育嬰留職停薪等。
Q10:如果管理者想要新增一個自訂的「制度假別」,應如何操作?
A: 管理者需要先導航至「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制度假別頁面。在此頁面中,管理者可以點擊「新增制度假別」,然後輸入要自訂的制度假別名稱,並設定是否顯示至打卡首頁,最後點擊完成即可新增。
Q11:在新增「一般假別」時,管理者可以設定哪些項目?
A: 管理者需先進入「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一般假別」頁面。在此頁面中,管理者可以輸入要自訂的一般假別名稱,並設定提醒時數、限制時數、工資、工資倍數,以及是否顯示至打卡首頁。設定完畢後點擊完成即可新增一般假別。
Q12:管理者如何停用「制度假別」?在停用前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?
A: 管理者可以在「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制度假別」頁面中,點擊想要停用的制度假別,然後再點擊右上角的「停用」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停用制度性假別之前,建議先確認所有人員是否有未使用的假。
Q13:停用的假別會顯示在哪裡?管理者是否可以重新啟用這些假別?
A: 停用的假別會顯示在「首頁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別設定 > 已停用的假別」頁面中。管理者可以在此頁面查看已停用的假別,並且可以重新啟用這些假別。
本手冊力求內容準確和完整,但若有錯誤、遺漏或更新,恕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,且內容可隨時修改而不另行通知。使用本手冊或其下載內容所造成的任何損害,包括但不限於系統故障、資料丟失或權益受損,本手冊及相關方概不負責。使用者應自行承擔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