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假制度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进入到「假别设置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制度假别、一般假别,也可以停用或激活假别。
默认假别
当前默认是台湾地区劳基法与性平法规定的休假假别,包含特休、补休、事假、普通伤病假、丧假、婚假、谋职假、家庭照顾假、公假、公伤病假、伤病留职停薪、陪产假、育婴留职停薪等。
未来会开放管理者自行汇入当地政府的国定假别。
假别
在刷点中,管理者有 2 种假别可供设置,分别为一般假别以及制度假别:
-
一般假别:是指员工依槼定可以直接提出申请的假别,属於日常最常见的请假类型,例如:事假、病假、丧假、生理假…等。
-
制度假别:是公司依照法律或制度规划给予员工的假别,主要以「时数」为单位。例如:特休假、补休。这些假别通常是员工透过工作累积(如工龄或加班时数)所获得,再由公司依制度提供,并非员工可以随时自行增加。
一般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一般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一般假别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一般假别,也可以编辑一般假别。
添加一般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一般假别 > 添加一般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一般假别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添加一般假别。
管理员可以输入要自订的一般假别名称,设置提醒时数、限制时数、工资、工资倍数,以及是否显示至打卡首页,设置完毕后点击完成即可添加一般假别。
停用一般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一般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一般假别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别」页面。
管理员可以点击想要停用的一般假别,接着点击右上角的停用即可停用该假别。
制度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制度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制度假别」,即可到「制度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制度假别,也可以编辑制度假别。
添加制度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制度假别 > 添加制度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制度假别」,即可到「制度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添加制度假别。
管理员可以输入要自订的制度假别名称,以及是否显示至打卡首页,设置完毕后点击完成即可添加制度假别。
停用制度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制度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制度假别」,即可到「制度假别」页面。
管理员可以点击想要停用的制度假别,接着点击右上角的停用即可停用该假别。
请注意,若要停用制度性假别,建议先确认所有人员是否有未使用的假。
已停用的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已停用的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已停用的假别」,即可到「已停用的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已停用的假别,也可以重新激活假别。
自订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一般假别 > 添加一般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一般假别」,即可到「一般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添加或自订属於组织或当地政府的特别假别。
使用情境
- 台风假 - 当发布台风警报或确定会影响营运区域时,为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并减少通勤风险,员工可依公司或当地政府公告放假。此举在台风或其他重大天气灾害来袭时保护员工安全,并提供必要的休假弹性。
- 原住民族岁时祭仪假 - 为各该原住民族劳工之法定休假日,依内政部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第4条槼定,放假1日。具有原住民身分者,可以从自己、或父母、或配偶之族群别的岁时祭仪期间,选一天放假,1 年只能放 1 次。非原住民身分之配偶依现行法规尚无法放岁时祭仪假。持原住民民族别证明文档(例如户口名簿或户籍誊本)向雇主提出。
- 生日假 - 员工生日当天或当月可享有的特别假期,让员工能在这个重要日子放松或与亲友共享时光。
- 家庭日假 - 鼓励员工与家人共度时光,通常一年一次,可安排亲子活动或家庭聚会,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- 学习进修假 - 支持员工参加培训、进修课程或职业资格考试的假期,鼓励持续学习与专业成长。
- 志工服务假 - 鼓励员工参与志工活动,支持社会公益。公司通常提供一天或数天的志工假,让员工能投入所关注的公益项目。
- 身心健康假 - 提供员工一段时间用于身心健康调整,例如心理健康日或休养日,让员工得以重整步伐、维持稳定的工作性能。
- 长期服务假 - 为服务满一定年资的员工提供的额外假期,例如五年或十年服务奖励,可让员工有更充裕的时间休息或旅行。
- 结婚假 - 为已婚员工在结婚周年纪念日提供的假期,让员工能与配偶庆祝并增进婚姻生活品质。
- 家庭照护假 - 为需要照顾家庭成员(如年迈父母或幼儿)的员工提供的假期,协助员工减轻照顾压力。
- 公司庆祝假 - 在公司纪念日或年度重要活动时提供的假期,让员工一起参与并庆祝公司成果。
- 无薪假 - 应员工须求提供的无薪休假日,例如出国旅游、长时间休养或个人重大事务安排。
已停用的假别
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已停用的假别
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,最后再点击「已停用的假别」,即可到「已停用的假别」页面。管理者可以在此查看已停用的假别,也可以重新激活假别。
休假归零
每年 1 月 1 日后,系统会自动将其所隶属组织内所有用户(员工)的休假统计值归零并重新计算。此功能可协助企业快速重置前一年度的休假纪录,并从新年度开始累计,节省管理人员处理大量数据与调整休假纪录的时间与人力。
常见问题与解答
Q1:假别可以修改吗?
A: 可以的。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休假制度」,进入到「休假制度」页面。管理者可自订属於组织或当地政府的特别假别。
Q2:可以添加假别吗?
A: 可以的。管理者可以在「管理模式」的「首页」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休假制度」,进入到「休假制度」页面。管理者可添加属於组织或当地政府的特别假别。
Q3:在哪里可以找到系统的休假制度设置?
A: 您可以透过「管理模式」的首页,点击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休假制度」来进入相关页面。
Q4:系统默认的假别有哪些?
A: 当前系统默认的假别是根据台湾地区的劳基法与性平法规定的,包括特休、补休、事假、普通伤病假、丧假、婚假、谋职假、家庭照顾假、公假、公伤病假、伤病留职停薪、陪产假、育婴留职停薪等。未来会开放管理者自行汇入当地的国定假别。
Q5:除了默认假别外,管理者可以自订假别吗?
A: 是的,管理者可以在「休假制度」页面中添加或自订属於组织或当地政府的特别假别。
Q6:自订假别有哪些常见的使用情境?
A: 常见的自订假别使用情境非常多元,例如:台风假、原住民族岁时祭仪假、生日假、家庭日假、学习进修假、志工服务假、身心健康假、长期服务假、结婚假、家庭照护假、公司庆祝假,甚至还有无薪假。
Q7:「休假归零」功能是什麽?它会在什麽时候运行?
A: 「休假归零」功能是指每年1月1日后,系统会自动将组织内所有用户的休假统计值归零并重新计算。此功能旨在协助企业快速重置前一年度的休假纪录,并从新年度开始累积,以节省管理人员处理大量数据和调整休假纪录的时间与人力。
Q8:管理者如何进入「假别设置」页面?在此页面可以运行哪些操作?
A: 管理者可以从「首页」点击「管理模式」下的「休假」,然后选择「假别设置」来进入该页面。在此页面中,管理者可以查看制度假别、一般假别,并且可以停用或激活假别。
Q9:默认的假别有哪些?它们是依据什麽法规设置的?
A: 当前默认的假别是依据台湾地区劳基法与性平法规定的休假假别。这些假别包含特休、补休、事假、普通伤病假、丧假、婚假、谋职假、家庭照顾假、公假、公伤病假、伤病留职停薪、陪产假、育婴留职停薪等。
Q10:如果管理者想要添加一个自订的「制度假别」,应如何操作?
A: 管理者需要先导航至「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制度假别页面。在此页面中,管理者可以点击「添加制度假别」,然后输入要自订的制度假别名称,并设置是否显示至打卡首页,最后点击完成即可添加。
Q11:在添加「一般假别」时,管理者可以设置哪些项目?
A: 管理者需先进入「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一般假别」页面。在此页面中,管理者可以输入要自订的一般假别名称,并设置提醒时数、限制时数、工资、工资倍数,以及是否显示至打卡首页。设置完毕后点击完成即可添加一般假别。
Q12:管理者如何停用「制度假别」?在停用前有什麽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?
A: 管理者可以在「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制度假别」页面中,点击想要停用的制度假别,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「停用」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停用制度性假别之前,建议先确认所有人员是否有未使用的假。
Q13:停用的假别会显示在哪里?管理者是否可以重新激活这些假别?
A: 停用的假别会显示在「首页 > 管理模式 > 休假 > 假别设置 > 已停用的假别」页面中。管理者可以在此页面查看已停用的假别,并且可以重新激活这些假别。
本手册力求内容准确和完整,但若有错误、遗漏或更新,恕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,且内容可随时修改而不另行通知。使用本手册或其下载内容所造成的任何损害,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故障、数据丢失或权益受损,本手册及相关方概不负责。用户应自行承担风险。